传道书第14天

主题:掌管万事的神
经文:传道书七章1~14节

7:1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;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。
7:2 往遭丧的家去,强如往宴乐的家去;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,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。
7:3 忧愁强如喜笑;因为面带愁容,终必使心喜乐。
7:4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;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。
7:5 听智慧人的责备,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。
7:6 愚昧人的笑声,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;这也是虚空。
7:7 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;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。
7:8 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;存心忍耐的,胜过居心骄傲的。
7:9 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,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。
7:10 不要说: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,是甚么缘故呢?你这样问,不是出于智慧。
7:11 智慧和产业并好,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。
7:12 因为智慧护庇人,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。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。这就是知识的益处。
7:13 你要察看 神的作为;因 神使为曲的,谁能变为直呢?
7:14 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;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;因为 神使这两样并列,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甚么事。

这一段经文是由七句箴言组成,分别是第1、2、3至4、5至7、8至10、11至13,以及14节。第1至4节提到,死是众人的结局。虽然人人都有一死,很多人却没有真正体认到这项事实。因此,或许参加追思礼拜会比参加婚礼,更能提醒我们──人必有死的事实(参2节)。当人体验到无法逃脱死亡,以致内心忧愁,未尝不是好事,因为这样更有可能使人愿意归向真神。

当圣经提及「智慧」和「知识」,往往是和认识、敬畏神有关,而传道书的内容,也切合同样的主题!当作者提醒我们「人必有死」的事实,我们就要在其中看见,将生命归向神的重要!第4节提到的「愚昧人」,就是那些不认识神的人;虽然他们所做的事情看似正面,作者却告诉我们──倘若人不认识神,就算拥有了一切,也都是虚空的!

感谢主!当我们认识神,日子就不虚空!可是,我们在认识神之后,仍然会发生一些事情,让我们感觉很不好,甚至是痛苦!而在这样的时刻,我们非常需要神来帮助我们!当我们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,先不要心存恼怒,认为神做错了!求主亲自帮助我们,在一切的艰难中忍耐、等候祂,并能坚定持守对祂的信心,而不是时常「想当年」,认为神过去比现在更恩待我们(参8~10节)。

亲爱的弟兄姐妹,神所做的事情,我们未必都能明白。但是,无论祂使我们经历亨通,或是面临患难,都是要我们思想祂在我们生命中的旨意!尽管我们不能明白,为何这时亨通、那时遭难,且让我们更加谦卑地来到祂的面前,知道唯独祂是明白万事的主(参13~14节)!

感谢主!认识神并且对祂怀抱信心,是能够保护人,并且使人得益处的真智慧(参12节)!但愿我们每一天都能经历神的信实与慈爱,并能持守对祂的信心,更亲密地与祂同行!

回应

主啊!求祢使我看见,祢是掌管万事的主!不论我经历亨通或患难,求祢帮助我能更多认识、经历祢的美善!奉主的名求,阿们!

祷读

传道书七章14节
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;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;因为神使这两样并列,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。

QT经文

传道书七章1~14节

传道书第13天

主题:生命美好的影儿

经文:传道书六章3~12节

6:3 人若生一百个儿子,活许多岁数,以致他的年日甚多,心里却不得满享福乐,又不得埋葬;据我说,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。6:4 因为虚虚而来,暗暗而去,名字被黑暗遮蔽,6:5 并且没有见过天日,也毫无知觉;这胎,比那人倒享安息。6:6 那人虽然活千年,再活千年,却不享福,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吗?6:7 人的劳碌都为口腹,心里却不知足。6:8 这样看来,智慧人比愚昧人有甚么长处呢?穷人在众人面前知道如何行,有甚么长处呢?6:9 眼睛所看的比心里妄想的倒好。这也是虚空,也是捕风。6:10 先前所有的,早已起了名,并知道何为人,他也不能与那比自己力大的相争。6:11 加增虚浮的事既多,这与人有甚么益处呢?6:12 人一生虚度的日子,就如影儿经过,谁知道甚么与他有益呢?谁能告诉他身后在日光之下有甚么事呢?

传道书的作者不断地在探讨「虚空」。作者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,似乎做什么都没有意义。因为人若拥有了一切的福分,却不得善终,不如当个「不到期而落的胎」(3节)!

作者的言论,乍听之下令人感到不可思议!人活在世上最少还能享有一些荣华富贵,怎么会比不上流产的胎儿呢?原来,作者认为人最大的福气,并非那些看得到的荣华富贵、子孙满堂,而是「安息」(5节)。

人只要活着,就会时常感到焦虑。无论是工作、健康、家庭、孩子,或是其他我们所在意的事物;只要是我们所在乎的事,就很可能让我们即便活着,却无法得着安息!

亲爱的弟兄姐妹,我们若要得享安息,就必须怀抱一颗敬畏神的心。因为人活在世上,如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、满足各样欲望,也不会觉得满足(参7节)。即使我们认真过每一天,内心却不敬畏上帝,凡事都是虚空──有智慧跟没智慧的人,没有什么差别(参8节);看见好东西和在心里幻想,好像也没有差别(参9节);而我们也不需要努力,因为反正我们胜不过命运(参10节)!这样的人生,真的是在虚度光阴,如同无意义的影子一样!

传道书的作者认为,人的一生象是不真实的影子,毫无意义!然而,在历代志上第二十九章,大卫却从正面的角度来谈论我们的一生──他认为我们的一生好像影儿(代上二十九15),是我们将来永远与主一同生活的轮廓!基督徒跟不信主的人一样,都在世上吃喝嫁娶。但是,不信主的人的生活是虚空、无意义的影儿,基督徒的生活,却是预表未来将要更好的影儿!

感谢主!唯有圣经能够告诉我们,「身后在日光之下有什么事」(12节),而且生命的起初及末后,都在神的手里!但愿我们都能更加信靠神的话,向往活出生命美好的影儿,并且更深经历神荣耀的心意!

回应

主啊!求祢开启我的心眼,让我一生以祢为至宝,并能经历将来在天上,全然美好的影儿!奉主的名求,阿们!

祷读

传道书八章12节
然而我准知道,敬畏神的,就是在祂面前敬畏的人,终久必得福乐。

QT经文

传道书六章3~12节

传道书第12天

主题:对于财富的省思
经文:传道书五章8节~六章2节

5:8 你若在一省之中见穷人受欺压,并夺去公义公平的事,不要因此诧异;因有一位高过居高位的鉴察,在他们以上还有更高的。
5:9 况且地的益处归众人,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应。
5:10 贪爱银子的,不因得银子知足;贪爱丰富的,也不因得利益知足。这也是虚空。
5:11 货物增添,吃的人也增添,物主得甚么益处呢?不过眼看而已!
5:12 劳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,睡得香甜;富足人的丰满却不容他睡觉。
5:13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祸患,就是财主积存资财,反害自己。
5:14 因遭遇祸患,这些资财就消灭;那人若生了儿子,手里也一无所有。
5:15 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,也必照样赤身而去;他所劳碌得来的,手中分毫不能带去。
5:16 他来的情形怎样,他去的情形也怎样。这也是一宗大祸患。他为风劳碌有甚么益处呢?
5:17 并且他终身在黑暗中吃喝,多有烦恼,又有病患呕气。
5:18 我所见为善为美的,就是人在 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,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,因为这是他的分。
5:19  神赐人资财丰富,使他能以吃用,能取自己的分,在他劳碌中喜乐,这乃是 神的恩赐。
5:20 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,因为 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。
6:1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祸患重压在人身上,
6:2 就是人蒙 神赐他资财、丰富、尊荣,以致他心里所愿的一样都不缺,只是 神使他不能吃用,反有外人来吃用。这是虚空,也是祸患。

财富是很吸引人的东西,它时常使人遭到捆绑,而不能认识神!耶稣曾说:「骆驼穿过针的眼,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」(太十九24)!

财富时常伴随着许多负面的影响。富有的人欺压穷乏的人,并非稀奇的事(参传五8);而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因着手中的财富,而感到真实的满足!对大部分的人来说,钱好像永远都赚不够(参传五10)!而钱赚得多的人,往往也花得快(参传五11)。

富有的人或许是因为花费太多心思赚钱,或是太过担心财富的失去,以致时常内心不得安宁(参传五12)──他的生活质量与他的财富状况,几乎不成正比!虽然他赚了很多的钱,却根本没有时间花,或是为此赔上健康,以致无法享受(参传六1~2)!照这样看来,如果一个人能在神的恩典中,一生有吃、有穿,每一天喜乐地生活;这样的人既能享受人生,又不落入过度的忧虑之中,真是十分有福(参传五18~20)!

然而,在现实的生活中,各个家财万贯的人并非都是守财奴,也并非都是内心不得安宁、无法享受生活的人。可是,传道书的作者却提到了一个真实的光景,那就是人「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,也必照样赤身而去」(传五15)。如果人只把眼光放在今生的钱财上,那么迟早就要面临极大的祸患!因为这一切的财富,根本不能救他脱离死亡,也不能让他在死后的世界中享用(参传五13~17)!

亲爱的弟兄姐妹,我们是何等感恩,因为我们拥有一份超越死亡的恩典!作为神的儿女,我们都明白──最大的盼望是在将来!当我们的生命结束之后,我们将在永恒中享受神的恩典!因此,财富不会成为我们生命的目标,甚至即便是贫穷,也不会绊倒我们!因为这一位慈爱的主,要天天带领我们的生命,走向永恒的丰盛!但愿神天天赏赐我们管理财富的智慧,好能成为祂忠心的好管家,并将一切的荣耀归给祂!

回应

主啊!我是如此软弱、渺小,以致可能落入钱财的试探!求祢格外加添我信心与智慧,好让我在各样的景况中,都能尊祢为大!奉主的名求,阿们!

祷读

传道书五章18节
我所见为善为美的,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,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,因为这是他的分。

QT经文

传道书五章8节~六章2节

传道书第11天

主题:谨慎主前

经文:传道书五章1~7节

  1. 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;因为近前听,胜过愚昧人献祭(或译:胜过献愚昧人的祭),他们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恶。
  2. 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,也不可心急发言;因为神在天上,你在地下,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。
  3. 事务多,就令人做梦;言语多,就显出愚昧。
  4. 你向神许愿,偿还不可迟延,因他不喜悦愚昧人,所以你许的愿应当偿还。
  5. 你许愿不还,不如不许。
  6. 不可任你的口使肉体犯罪,也不可在祭司(原文是使者)面前说是错许了。为何使神因你的声音发怒,败坏你手所做的呢?
  7. 多梦和多言,其中多有虚幻,你只要敬畏神。

作者在这一段经文中,谈到了人与神之间互动的三种行为:献祭(参1节)、祷告(参2~3节)、许愿(参4~6节)。虽然因着耶稣基督的到来,现今的献祭与许愿,已经与旧约时代有了不同的表现(参来九11~14),这些表现的属灵意义,依然能够被含括在祷告的操练中。

第1节告诉我们,人到神面前的时候,首先要听神的话;因为愿意听从神,比任何一件事情都重要。「听命胜于献祭;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」(撒上十五22)。亲爱的弟兄姐妹,虽然献祭是很重要的事情,神却更喜悦我们愿意听祂的话!

而我们祷告的时候,也要听神对我们说话,不是只顾自己讲。即使我们不断地向神表达内心的颂赞、感谢或祈求,我们都要怀抱一颗愿意听主说话的心──在祷告中,我们在说,也在听。

第2、3节告诉我们,另一个重要的祷告态度。这一段经文向我们强调──「神在天上,你在地下」(2节)。亲爱的弟兄姐妹,神掌管万事!因此,我们不要在祂的面前喋喋不休,好像以为祂不明白。求主加添我们信心,尤其是当我们为着某件事迫切祷告的时候,更是不要忘记──神以全然的智慧与慈爱,掌管万事!

第4至6节则告诉我们,我们到主的面前,要怀抱敬畏的态度。这里提到的许愿,重点不在于一定要偿还,而是不可以轻慢。我们可能在一些情况下许愿,后来却发现许愿的内容或心态有误,而对所许的愿感到反悔。虽然神一定可以明白,我们想法和能力上的限制,而能怜悯、接纳我们不成熟的许愿;可是,重点并不在于所许的非偿还不可,而是在于──不要像「愚昧人」一样不敬畏神,在神的面前随便说说、不谨慎!

亲爱的弟兄姐妹,神是如此伟大!让我们带着敬畏的心,来到祂的面前!

回应

主啊!求祢将敬畏祢的心,赏赐给我!我要天天尊崇祢的名,并将一切的荣耀归给祢!愿祢喜悦我的一切所言、所行与所求!奉主的名求,阿们!

祷读

申命记十章12节

以色列啊,现在耶和华──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?只要你敬畏耶和华──你的神,遵行祂的道,爱祂,尽心尽性事奉祂。

QT经文

传道书五章1~7节